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冷饮市场的未来增长点,将出现在休闲型冷饮消费上

2015-05-27 16:28:30      点击:

在上海冷饮市场,今年刮起了一股强劲的“东北风”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继“东北大板”之后,来自哈尔滨的“马迭尔”,来自辽宁的“中街大果”纷纷杀入上海市场,成为冷饮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。它们的出现,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

那么,这股冷饮市场上“东北旋风”,能够刮多久?厂家自己信心满满,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或将昙花一现。很显然,最终的结果,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。

“马迭尔”淮海路排队风味单柜一天可售千支

5月,盛夏未至,冷饮已火。

昨天,记者来到了位于淮海路上的全国土特产商店,店门口不到2平方米的一个冰柜前,聚拢了几名顾客。冰柜柜箱上贴着印有“中华老字号”、“马迭尔冰棍”几个大字的标签,显得格外醒目。

打开冰柜,营业员拿出了一根芒果口味的马迭尔冰棍递给顾客。记者发现,冰柜里一共放着4种口味的马迭尔冰棍,并排倒插在一起。没有外包装纸、形象简单朴素,这样一根小小的冰棍却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。不到五分钟的时间,就卖出了6根。

“这还不算火的。”记者从沪上唯一一家马迭尔冰棍的经销商处了解到,随着天气逐渐燥热,销量还将成倍增长。“目前淮海路这个柜台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5000元。到了大热天,就要排队了,单日营业额做到15000元没什么问题。”

以马迭尔冰棍5元一支的单价计算,目前,仅淮海路单柜,一天就能销售1000支马迭尔冰棍。

资料显示,马迭尔品牌创建于1906年的哈尔滨,距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。有网友戏称,“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,就相当于到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。”一位消费者就表示,早就听说了马迭尔冰棍,正好逛街看到了,就买一支尝尝,发现奶味挺重的,堪称“升级版东北大板”。

“东北大板”固守烟纸店遭遇“盗版”正谋求出路

余姚路上的一家烟纸店内,绿色的冰柜上印有“东北大板”的,店家贴有“仅售3元”的字样。店家说,去年一下红火的“东北大板”,今年依旧市场火热。

“目前来看,今年的模式和去年一样,依然固守小店路线。但随着网点铺开,冰柜供不应求,免费提供不再是唯一的营销。”采访中,记者通过拨打400电话联系到东北大板上海地区总部负责人李先生,他表示,去年夏天旺销后,东北大板的冰柜几乎脱销,小店要代理,至少要购买8箱以上的冷饮才能够获取免费的冰柜进行使用。“可以选择自己买冰柜,两者并不冲突。”

据一位东北大板的销售透露,从去年至今,东北大板的烟纸店网点在沪已开出近4千家。  李先生表示,市面上售价3元一根的东北大板,其实际批发价约为1.87元一支,每箱约为40支,单箱售价约75元。“今年依然是传统的4种口味,原味、巧克力、草原奶味和草莓味。”李先生说,街边烟纸店依然是主流,就目前的上海市场而言,东北大板不是能否进入商超的问题,而是有无必要进入商超的思考。

“东北大板”是由大庆红宝石冰淇淋有限公司在2013年推出,创始人为刘颜龙。2014年,“东北大板”进驻上海市场,可谓“爆红”了一个夏季。而当红宝石“东北大板”布点申城街头的时刻,各式各样的“蓝宝石”、“绿宝石”等山寨品牌开始出现,并争相斗“红”。  “和其它老牌的东北冷饮相比,这些山寨产品才更让人头疼。”李先生在电话中向记者说到,“包装、外形几乎一模一样,让人难以分辨。山寨的品质难以保证,更让人担心的是消费者的忠实度会因此而流失。”

“中街大果”突袭上海一月内开出千余网点

而就在同一家烟纸店铺内,紧邻“东北大板”的,还有一个名为“中街大果”的冰柜,除了标价1元的糯米糍和2元钱的老中街冰棍,其余的冷饮产品售价均达到4元左右。

张先生去年是东北大板的销售,今年他“跳槽”来到中街大果,成为黄浦片区的销售负责人。刚刚过去的短短一个月内,中街大果复制东北大板模式,在申城开出至少1000家销售网点。

“东北大板去年卖得不错,中街大果儿是今年刚推的新产品。”对于同类的两款东北冷饮,以冰柜方式入驻烟纸店,店家倒是颇有一番考虑。“总体来看,还是东北大板卖得好一些,毕竟在上海已经有了知名度。但多一些品牌和品种,对销售也是促进。”

“和东北大板初进军上海时一样,冰柜是免费使用的。我们提供给店家,零售商不用支付押金,但需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。”张先生告诉记者,布点零售和冷饮批发也设有一定的“门槛”,包括糯米糍和老冰棍在内,共有8种口味各配一箱,其中2种口味卖得特别好会多配一箱,单次批量需10箱起售。

“同样是东北的老牌厂家,中街大果也是沈阳的老牌厂家,在北京、哈尔滨、天津等市场已逐步打开,进军上海市场是适时而动。”张先生告诉记者,看今年销售而定,明年或在上海建设分厂。“1个月开出1000个网点,布局宝山、虹口、静安、黄浦、浦东、青浦等地。销售仅在试水期,上月销售最高的点在黄浦,以30支冷饮为箱,一天能卖出40箱。单日能卖1200支。”

分析

“东北旋风”能刮多久

“我们觉得,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的。”马迭尔冰棍的经销商对于这股沪上冷饮市场刮起的“东北旋风”,显得信心十足,“马迭尔的产品品质足以赢得市场。”

示范效应东北大板一炮打响

据介绍,该经销商之所以看上了马迭尔冰棍这个“香饽饽”,主要是因为去年另一个“东北风”冷饮“东北大板”的火爆。该人士表示,“我们觉得马迭尔的品牌比东北大板还要悠久,东北大板可以卖得这么火,马迭尔也肯定不会差。和传统冷饮相比,马迭尔冰棍吃上去不会感到太甜太腻,奶味却十分浓厚,甚至有客人表示味道比东北大板还要好。”

去年,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经销

与营销策略密切相关

商开始着手引进马迭尔冰棍。不过,当时还仅仅在南京路的邵万生、真老大房等四家店里开辟了柜台,整个波及范围还不是很广。

不过,马迭尔登陆申城之后,仍旧受到追捧。“当时大热天里一个店最高可以做到近5万的销售额,双休日都是排队买的。”

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还要扩张

从去年的销售中尝到了“甜头”,今年,淮海路、徐家汇、四川北路、南京西路上都纷纷开出了新的马迭尔冰棍柜台。“南京路的专柜现在一天都可以卖到1万多,双休日接近2万。还没到盛夏就能达到现在这个销量,相比于去年增长超过了1成,对于市场前景,我们很看好。”

“明年浦东迪士尼开业了,我们还要去浦东拓展,相信那附近一定会有更大的商机。现在浦东我们还没有销售点,未来像第一八佰伴这样的商场,都是我们想要进驻的目标。”对于未来的打算,该经销商似乎还准备继续其扩张的步伐。

制胜之道口味纯正包装朴素

对于以东北大板为代表的东北冷饮品牌纷纷进入上海市场这一现象,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金祖卫表示,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,也是一个开放的市场,这里聚集着来自各地的人们,他们对家乡的冷饮品牌是熟悉的。当这些品牌来到上海市场,最起码,这些人群是潜在的消费群体。

金祖卫认为,东北大板去年在市场上走红,与营销策略密切相关。东北大板没有走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,转而主攻分布广、流动人口多的书报亭和杂货铺,且以独立冰柜的形式展示。这样不仅免去了商超渠道的高昂入场费,品牌露出也更明显。

本市一位冷饮经销商则认为,东北大板去年在市场上走红,有着多方面的原因。首先是其独特的口感。“不少消费者反映味道比较纯正,比如奶香浓郁,巧克力味则很有巧克力棒的味道。”

此外,东北大板的包装也很有特点,与市场上追求包装花样繁多的冷饮不同,东北大板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,包装朴素,反倒凸显期鲜明的个性。

对于在营销渠道上“不走寻常路”,避开传统渠道走书报亭和杂货铺,这位经销商认为,这种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,但不利于品牌形象。“书报亭和杂货铺给人的形象太低端,如果想要在市场真正打出品牌,最终还是要走传统的商超渠道。”他说。

那么,冷饮市场的东北风能够刮多久?有业内人士表示还有待观察。“一开始消费者可能感觉新鲜,但新鲜感过去之后也许就不再关顾,市场上一夜爆红后不久销声匿迹的例子很多,以东北大板为代表的东北冷饮品牌在市场的表现,有待时间检验。”

市场前瞻

沪冷饮市场规模12万吨本土经销商看淡今夏市场

今夏冷饮市场的走势将会怎样?记者走访沪上部分商超后了解到,冷饮产品的价格稳中微升。

市场零售价格平稳

“光明旗下老牌的雪宝、雪橙,过去是1元冷饮里颇受市民欢迎的品类,今年,这两个品种单箱售价已达到24元钱,以每箱20支计算,单价突破1元门槛,若放在小超市的零售要达到1.5元至2元。”大润发汶水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指出,在大卖场以箱起售的老牌冷饮中,赤豆棒冰、光明冰砖、牛奶雪糕折算后的单价基本和往年持平。

“过去我们常吃娃娃雪糕,今年市场上似乎挺难找到。”消费者张小姐告诉记者,她发现大卖场里出现了一款和娃娃雪糕类似的产品,是伊利旗下的小学生牛奶巧克力学生雪糕。“外形几乎一模一样,6支售价18.8元,3元多的单价比1元钱的老牌娃娃雪糕贵出不少。”

记者注意到,蒙牛绿色心情、伊利巧乐滋等批发单价已达到2.2元以上,在商超的零售价将突破3元。而和路雪可爱多则在新推蓝莓芝士、黑白巧克力、抹茶红豆、芒果酸奶等口味,6支一盒迷你可爱多的售价达到19.8元,平均每支单价3.3元,这一价格已和前两年零售3元的正装可爱多持平。

“正装梦龙325克一盒共有5支,售价40元,平均每支单价达到8元。”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这一价格在零售的便利店可能更高,较之去年6.5元左右一支的单价涨幅凸显。此外,八喜、布鲁诺等中高端品牌冰淇淋的售价也稳中有升。

“感觉市场有些疲软”

金伟林是杨浦区的冷饮经销商,做了20年多年的冷饮生意。对于今年的行情,这位资深从业者直言不看好。

“今年的生意难做。”金伟林说,“就销售量而言,1-4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%。”金伟林说,冷饮市场是“看天吃饭”,销售主要是在天热的时候,由于6、7月份考虑到梅雨季节以及气温升高,销量一般没有问题。因此4、5月份将是今年冷饮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节点。但今年4、5月份的气温其实还是可以的,但销量还是上不去,“我感觉这市场本身有些疲软。”

“首先肯定是大环境的因素。经济不景气,人们的消费也减少了。”此外,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影响了冷饮的市场的表现:“现在的替代品太多了。一些原来的消费人群的消费量比以往都有所下降,比如年轻小伙子可能就会去选择饮料。”

为了规避风险,金伟林将其拥有的6个冷库中的3个,出租给别人了。

让金伟林感到难做的还有高昂的成本。金伟林说,目前请的员工平均每人也需要5万元一年。“现在3500元一个月招人打工根本找不到,所以我现在都是提供4000一个月还包吃住。”成本上涨,加上市场竞争激烈,金伟林坦言“萌生退意”。他笑着说:“做生意比较辛苦,我开始考虑是不要要做点别的生意了。”

休闲性冷饮兴起

“总体来看,这些年上海冷饮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12万吨左右,没有出现大的市场扩容。这主要是指工业化产品。”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金祖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  金祖卫告诉记者,目前上海冷饮市场的消费主要分为两大类:主要分为工业化生产冷饮产品和休闲型冷饮。“工业化生产冷饮产品是指市面上的常见的品牌如和路雪、光明、伊利、蒙牛这些品牌厂家生产的冷饮产品。”金祖卫表示,这些产品在人们的印象之中,主要是“防暑降温”功能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目前还是占据着市场消费大头。此类产品一般都出现在各类商店以及超市里,主要的消费都是家庭消费和节日性消费为主。

据介绍,上海冷饮市场去年的消费规模达到了12万吨,金祖卫预计,今年的销量基本保持稳定,不会有特别的大幅增长。

“目前市场不会出现很大的扩容是有原因的,”金祖卫认为有三大原因:第一个和冷饮行业的特点有关。目前冷饮行业受到天气的影响依然比较大。“冷饮行业的工作者也被称为‘都市农民’,这和冷饮行业看天吃饭的特点是分不开的。冷饮这种产品,如果天气不够热不太会有人去吃。可是如果天气又太热的话,吃的人也不会多。”金祖卫说。

第二个原因就是和冷饮的替代品多有关。金祖卫表示,冷饮的主要功能还是防暑降温,因此替代品也比较多,比如说饮料和瓜果。而且它们也有一些冷饮没有的特点,比如瓜果有营养。第三个原因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。

除了这种较为传统的产品,金祖卫告诉记者,这几年冷饮市场上一种新兴的休闲类消费也悄然兴起。“这类休闲性冷饮的主要代表就是哈根达斯、DQ、爱茜茜里这样的冷饮。由于这类产品一般在专门的门店里销售,所以这些产品还会附带上一些企业自身的冰淇淋文化。”金祖卫告诉记者,由于这类产品的休闲性,消费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。金祖卫认为,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言,冷饮市场的未来增长点,将出现在休闲型冷饮消费上。